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你所不知道的南师宿舍

南师新媒体团 南京师范大学 2022-06-10

每一栋宿舍楼从外看去,都被整齐划一地分成数个同样大小的格子,笔直的长廊,回旋的楼梯,相对的南北楼,每天有无数人刷卡从一楼进进出出。南师的宿舍,从热水器到空调,从电视到阳台,配置齐全。在其中生活的庞大群体里,遇见相识的人,会打个简单的招呼,但更多的是相对而过——大家有着各自的生活



大    一


心理学院


思思来自于台湾,之所以选择到大陆来念学,是因为这里竞争更激烈,会推动着她前进。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舒服,她和室友们商量着买了木制的衣柜,靠着同班的八个女生一起抬上了四楼;也在宿舍的地面铺上了榻榻米,打扫得很干净。



由于两地语调和一些说话的方式不同,有的时候她不能及时反应过来。“现在习惯了,我生活得很快乐。”在她看来,南京这个城市充满了包容性。而走在南师大的校园里面,让思思感到非常亲切。



海洋学院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同学每天都有早晚自习,能够待在宿舍的时间并不多,但她们仍然精心地布置了宿舍。该专业的宿舍在新北区,寝室内部是上床下桌,外观也与其它几个区不同。在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有的同学对该专业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有的同学则觉得该专业不适合自己,产生了迷茫感,也许这就是大学将要教给我们的第一课吧:如何确定自己真正的目标



大    二


美    院



对于学艺术的人来说,对美的察觉比旁人更加敏锐,记录美成为她们的生活。美术专业给凡凡带去了快乐、幸福,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内心的艺术世界,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更加追求新鲜、独特的事物。她的宿舍布置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点,用贴纸将书柜再包装,在桌旁放置一束花、木制相框定格住美好时光,在南师的四年,宿舍生活将成为记忆里的一抹亮色




马    院


看过了女生的宿舍,让人不禁好奇:对于男生而言宿舍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政治教育专业的薛同学说宿舍是一个认真学习、忙自己日常琐事的地方,更多的是一个半公共化的私人空间。南师大的宿舍就是一个字“小”,再一个字“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薛同学每次走在楼道里,都会有一种温馨感,宿管阿姨也非常和善亲切。“比起在图书馆,我们宿舍也非常适合看书。”因此薛同学的书柜上、书桌旁都堆满了书。



窄小的寝室,四个人共同居住,独立的空间变得遥不可及起来。拉上床帘,隔出只有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或是戴上耳机,用音乐将喧嚣隔开;泡图书馆、外出散步、逛街,都可以成为独处的时光。



因此,薛同学认为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重要工作、有创意的灵感,甚至是个人的体验感都是在个人空间产生的,如果可以的话,其实我更希望是一个人住,不仅是在生活还是学习都会更加的方便,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就要做到尽力地尊重他空间,保持好距离” 


大    三


马    院


傍晚以后,楼道里总会有人在打电话。婷婷一开始也这样,后来觉得夏天蚊子太多、冬天太冷,就选择找一个人少的时间到食堂一角通话或者视频。婷婷是思政专业,在南师的学习中,她碰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老师。“这个老师的观点和我是契合的,所以在听他的课时,会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她最热爱的是话剧,但问及她以后的工作会不会往话剧方面发展的时候,她说不会把兴趣当成职业,那样就不纯粹了。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人,曾经有过的痛苦,来自于与现实的不妥协。



虽然婷婷待在宿舍的时间并不多,但作为寝室长,她会定期安排大家整顿宿舍的卫生,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社  发  院


困扰当代青年最大的问题之一也许就是睡眠了,作息时间的不同让人头痛。晚上关灯以后,寝室不会就此陷入黑暗——也许会亮起一盏暖黄色的台灯。


就像文文的宿舍四个人相处非常和谐,尤其是作息时间意外地合拍。凌晨两点,当有一个女孩儿轻手轻脚地起身时,发现大家竟都还醒着。



在专业上文文选择从社会学转到了文博专业,刚开始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思维方式,专业课的难度较大,再加上初到新的班级,还需熟悉,这些都让她感到不适应。所幸室友们一直陪伴在身旁,留下了很多的欢笑和温暖。



到了大三,越来越多现实的问题真实地摆在她们面前。就业、考研,所以桌上除了专业书外,还有各种备考教材等。未来充满太多不确定性,每一步都需要做出选择,你会更多地去思考关于舍弃的问题。有哪些东西是你真正需要的,有哪些是不那么重要可以放弃的。




大学宿舍,是和我们共度四年的地方。

在这小小的空间里面,

我们将留下诸多生活过的痕迹。

每一间宿舍,都延伸出各自的形态,

开出一朵又一朵充满故事的小花,

上面印着所有人成长的姿态。

你的宿舍里,又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













往期回顾


外院这位《呼啸山庄》的译者,今年101岁了!

一个爱心传递30年的光阴故事 || 南师档案见证助学济困与扶贫发展

回味南师 | 母校美食的味蕾记忆


文策 | 董迎 钱腾

摄影 | 李帆 俞萌 杭伊凡

编辑 | 陈琦薇

审核 | 何孟嘉 

感谢文中所有受访者的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